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她以勤奋为笔、坚持为墨,书写了一段熠熠生辉的青春篇章。她是2021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邹睿璇,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研至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在校期间,她曾获国家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论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努力与坚持" 的真谛。
荣誉见证成长之路
·国家奖学金(2023-2024)
·两次院长奖学金(2022-2024)
·校级 "学习优秀奖"、" 精神文明奖 "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市级立项 2 项
·中科院一区期刊一作论文 1 篇
学业精进:从迷茫到明晰的蜕变
在学业上,邹睿璇始终保持拼劲。她深知食品专业学习中,记忆与理解专业名词的重要性,为此总结出一套高效学习方法:课堂上重点记录知识大纲,课后细致整理笔记,考前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查漏补缺,开展针对性复习。以《食品机械》课程为例,她曾耗时一周将复杂的设备原理绘制成清晰流程图,最终该课程取得95分的高分。
她从不满足于"完成任务",凭借持续的努力与精进,专业成绩稳步提升,最终位列专业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让她在保研面试中自信地探讨学科前沿问题,成功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的青睐。
科研探索:从主动尝试到团队引领的进阶
邹睿璇深知科研和竞赛的重要性。她的科研之路始于大一暑假,最初为出国深造积累经验,她主动联系导师,参与论文撰写。尽管零基础起步,但她勇于尝试,积极向老师和学长学姐请教,积累经验。她勤奋钻研,经常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至深夜。最终,她撰写的关于黑胡椒中胡椒碱的制备、生物活性及辛辣转导机制的综述性论文,成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Food Chemistry》上,成为其科研生涯的闪耀起点。
"科研教会我,机会要靠自己争取。" 邹睿璇说道。此后,她接连参与三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一项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校级立项,逐步从科研的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践行着 "早起步、多积累" 的科研信条。
竞赛拼搏:在实战中锤炼综合能力
在竞赛方面,邹睿璇秉持 "少而精" 的策略,专注于与食品相关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大创"项目。备赛期间,她和队友为打磨项目,曾通宵修改演示文稿二十余次,并反复演练。尽管该项目最终仅获校级优秀奖,但邹睿璇认为,竞赛的更大意义在于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勇气与过程。那些为目标不懈奋斗、反复打磨的夜晚,都成为锤炼综合能力的宝贵经历。
生活乐章:在忙碌中寻找平衡支点
学业科研之外,邹睿璇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她曾担任班长、院学生会学术期刊编辑部部长等职务,并活跃在校运动会、志愿服务及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中。她认为,平衡专业学习与科研竞赛的关键在于高效的时间管理和适当取舍,比如舍弃一些娱乐时间。
推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专业仅三个保研名额的激烈竞争,她也曾倍感压力。但邹睿璇有自己的 "减压法":为自己规划备选方案(如出国深造),以减轻孤注一掷的焦虑;选择与朋友、甚至竞争对手坦诚交流,互相慰藉、共同调整心态。遇到挫折时,她会短暂 "暂停",通过休息、与朋友聊天或享受美食等方式放松心情,待 "满血复活" 后再重新投入 "战斗"。
给学弟学妹的成长建议
"就算害怕失败,也要努力尝试,敢于争取。" 邹睿璇真诚寄语道。她强调,未来充满着未知,正因如此,更要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她建议学弟学妹着力培养时间管理能力,高效平衡专业学习、科研与竞赛的关系,这可能需要牺牲部分娱乐时间。可尝试制定周计划和每日待办事项清单,在逐一完成任务的小小成就感中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从课堂到实验室,从学生工作到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邹睿璇用踏实行动诠释了奋斗的意义。她以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在多元化的成长路径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愿每一位西塔学子都能从她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以她为榜样,在逐梦路上勇往直前,让青春在不懈拼搏中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