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系列(十六)|蔡鸿毅:从北半球到南半球

2025-08-21
来源:
责任编辑: xn_westa
作者:
查看:

蔡鸿毅,201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2培养模式学生,现正在澳洲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一、

直到中转从悉尼到霍巴特的飞机上,当座位旁是另一种肤色,你才发觉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另一段旅程。紧张,不安,直到前排一声啼哭才舒缓为笑容,身边的大家也都是活生生的人呀!而这段留学之旅的目的一定是认真感受,无论学习、生活。

二、西塔——>塔大

那时的疫情印象深刻,将我们锁在家中好几个月,定好计划出发澳洲便没有再次回到北碚的校园里。那时还没觉得是对西塔的告别,校园生活,宿舍课堂,甚至是竹园食堂的饭菜还像是昨日。

紧赶、慢赶着就来到了霍巴特,关久了的孩子是多兴奋要跨出个北半球,但来不及过于好奇,最后一年紧张的学习紧跟着排好了计划表。

在一些时间,不得不在宿舍,实验室、图书馆,教室三点一线,赶着报告和论文。在最后一年的学习中,我参加了导师和澳洲医院、研究所合作的医学工程项目,作为本科生在庞大并且专业的研究团队中进行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在每周的团队会议中,我尝试着养成自己的学术论文阅读习惯;参与团队的专业讨论、创新性测试,这大大地提高了我对学术严谨的态度和发散性思维。当忙碌完成时,我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好像渺小的自己也尝试着在世界这个大机器上推动了一下,而过程本身都已经成为了我们自身能力的一部分。

当然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学习这一面。会有一些时间,你可以在周末闲逛热闹的集市,也可以在海边吹着海风看到孩子和拉布拉多玩耍;你可以和朋友约着去射箭馆、攀岩馆,也可以混进学校、宿舍的烧烤聚会多拿走几块香肠;你可以品尝到从未经历过的食物,也可以和遇到的人分享自己第一次完成的料理;可以停在商场中心听一小段吉他,在不远的山上等着遇见一次极光。

三、塔大——>澳国立

年初来到澳洲国立大学继续我的研究生学习。换了个方式,合租下一间房子,趁着不多的假期剩余,整理着生活也探索着新的地图。堪培拉,相比霍巴特显得安静的城市里,人们更像澳洲典型的都市生活,有条不紊,进楼工作出楼生活。迎新周Marketing Day,堪培拉多元文化节、嘉年华、灯光秀,来了不久却参加了不少有趣的活动,也认识很多有趣的人。

校园更像是一个大自然公园,历史氛围浓厚的建筑和现代化大楼相互错落,显得不太真切,却倒是符合“综合性大学”。不多的课程体验下来,在澳国立的学习更加多元化,有着更多的选择性,却也更加考验自己的自律性。

许愿时间,争取在南半球最大的图书馆多泡几天,在南半球最大的计算机上工作一会。

四、澳洲留学Tips

(一)华人确实很多,但也别放弃语言学习,别害怕张嘴,毕竟没人会拒绝你微笑(厚脸皮)着请求他们再讲一次。

(二)在日常学习中,试着做好计划,除了同学间的交流,别吝啬给助教、老师发邮件,当然也可以使用一些学习工具帮助。

(三)不用太忌讳“抱团”这个词,但也千万别放弃和外国同学讨论的机会,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也许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悟。

(四)动手能力的突破在这里有时确实是“生活所迫”。小到做饭、组装家具,大到刷墙,修车。DIY大多时候是“意外”,但跟着的也可能是惊喜。

五、感悟

在塔大时,我计划着这里只是我学习的一段路程,便似乎从没真正松下过绷着的弦。但如我在毕业典礼上听到的:“我们完成了我们阶段在进行的事,我们都应该为此而感到骄傲!”。愿大家在做每个选择前,也为自己完成的事报以肯定,收拾好心情再去梦见远方。